중국/중국문화 배경지식 46

千山万水不如你,徐霞客和他走过的路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徐霞客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对图经地志尤为衷情。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未能考上。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后,便在家中种田侍奉母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因长时间跋涉,徐霞客患有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已无法走路,于是徐霞客更为专心地编写《游记》《鸡足山志》,基本完成《徐霞客游记》的编撰。后徐霞客身患重病,丽江太守用官车将其送回江阴老家。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徐霞客遗作经好友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在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对地质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反复翻阅徐霞客游记,才发觉最好的故事永远藏在细节里,徐霞客,这位深受民间欢迎的旅行家和他走过..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年),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师范大学为五禽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

八段锦 [bāduànjǐn]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4083285014949054062 八段锦(高清口令版)2八段锦(高清口令版)2,本视频由漂叶668提供,6247436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haokan.baidu.com

哪吒(nézhā)

哪吒(né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梵名译作“那拏天”,各古书中又写作那吒、那叱、那咤、哪咤、哪叱等,民俗信仰尊称其为太子爷,号中坛元帅,属五营神将,佛道儒并尊的降魔天神。小时候曾闹海杀龙,因此流传有哪吒闹海的传说,为托塔天王李靖与殷夫人(名素知)的第三太子,兄为金吒与木吒,妹为李贞英与半截观音,师为太乙真人与如来佛祖(释迦牟尼)。   据唐代佛藏记载,其为手持长戟与宝塔、身穿华丽战甲的威武护法军神,有时手持金刚棒、剑、杵。《那拏天经》记载,其法身形态是一名身着虎皮的千臂巨神,手持日月及众多法器,迦龙作为腰带,常态下则是一头二臂的儿童形貌。《三教搜神大全》中为少年神,法身形态是三头九眼八臂、身高六丈的大罗仙,荷叶为衣。明清小说中,常将哪吒描绘成外貌英武的美少年,法身时为八臂或六臂。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传统表演艺术中国戏曲、木偶戏、皮影戏、杂技表演、中国民乐、中国曲艺、以及少数民族的舞蹈和戏剧等等都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中的精品。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是一座绚丽夺目的艺术大宝库。 출처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A0%E7%BB%9F%E8%A1%A8%E6%BC%94%E8%89%BA%E6%9C%AF?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中国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 傩舞。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常见于傩仪中,具有驱邪祈福的意义。中国戏曲。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等,        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主要形式,以唱、做、念、打为主要特征。木偶戏和皮影戏。这两种表演艺术使用木偶或剪影来表现故事,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杂技。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

中国传统民俗

中国八大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01 春节 定义和背景: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民间社火、游锣鼓、上灯酒、迎财神、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民俗。春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传统民俗。春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和形式:春节是一个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民间社火、游锣鼓..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八大传统文化并没有官方说法,下面列举两种相关说法: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中医文化、国学文化、园林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诗歌文化、音乐文化、戏剧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些文化传承至今,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双簧 [shuānghuáng]

双簧,为一种民间艺术,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双簧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

少先队 (少年先锋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3年8月2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指出“先锋”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这一天,“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 少先队创造性地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